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admin@fyhd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行业资讯
hth体育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赵文斌:好的景观设计应该以生态为魂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06-28 21:19:23
- 点击:
hth体育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院长、书记,风景园林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等工作,长期致力于“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与“城市泛景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全国约70个城市主持设计和负责完成各类项目近300项,获得各类奖项110多项。
近日,赵文斌先生接受风景园林网专访,分享了南宁园博园、北京世园会中国馆景观、上海南汇新城星空之境海绵公园等优秀作品的设计思路,对遗址保护、生态景观建设、风景园林行业的新形势等发表了独到观点,并对年轻学子和青年设计师们提出了殷切期望。
风景园林网:您做过多个园博会项目,如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博会、园博园2019年北京世园会等。您对现在举办的各种园博会怎么看?觉得园博会设计方面有什么新趋势,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赵文斌:从1999年昆明举办世园会并获得巨大成功开始,我国园林园艺类展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至今,我国举办的各类综合性园林园艺展会共计16次。
近10年来,各类园林园艺展会在办会理念、规划建设、展区布局和后期运维等方面不断发展演变。办会理念从园林园艺展示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演变,规划建设从以展会带动城市经济建设到带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演变,后期运维从单一展会模式到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多元模式演变。
中国院主持设计的2018年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工程以“生态宜居 园林圆梦”为主题,彰显“生态园博、文化园博、共享园博”三大特色。规划设计通过生态保护、矿坑修复、海绵规划等策略突出“生态园博”的亮点;通过本土建筑、民族符号、民族活动、遗址展示等策略突出“文化园博”的亮点;通过神州共享、国际共享、城乡共享等策略突出“共享园博”的亮点。
我们作为核心团队主持设计的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按照“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的理念,最大限度保留生态本底,尊重场地,留住场地记忆,实施适量、低干扰的人工建设,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展馆采用本土化、天然材料建设,顺应山形和水势,减少对环境的干扰,采用国际一流的生态标准建设海绵园区,形成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园博园的建设要与新时代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等国家战略要求相结合,才能满足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要求。
风景园林网:您主创设计的上海南汇新城星空之境海绵公园是一个网红项目。对近年来流行的“网红”景观,您怎么看?设计师该不该去追求“网红”?
赵文斌:网红是一种来自外在的客观评价或者被他人赋予的标签,不是设计师的主观定义,所以不排斥但也绝不是追求的直接目标。不过,网红景观设计作品能吸引各方关注,因其独特性,比如提供别样的室外体验,能被肯定、被关注、被评价,接受更多的反馈,带给设计师对设计本身更多的反思hth体育,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上海星空之境海绵公园设计以星空之境为主题,以海绵技术为内核,以艺术地形为特色,将浩瀚星空融入场地,形成休闲观星区、湿地科普区、律动星球区和天文体验区四个不同功能区域,实现了“平地起风景、海绵筑胜境”的景观海绵双示范的设计目标。
项目位于临港滴水湖区域,是一片填海造地的盐碱棕地。设计的首要挑战是要解决盐碱土、软基土和排场地水、水质等核心问题,关键策略就是重塑地形。通过重塑河道地形、重塑艺术地形、梳理微地形和处理软地基后,形成公园四周往自然河道倾斜的下垫面,再通过内外共治构建完整海绵体、弹性持续优化LID布局、多级跌塘营造小微湿地等措施,打造了一个会呼吸的生态海绵体,满足海绵示范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延续天文馆主题,将天文活动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在公园中增加星光宝盒、星毯、同观廊+旋星塔hth体育、采星阁、极限星云、失重星球、纸飞机、水月星阁等建筑的星空艺术,增加晓星桥、羽旋桥、日月交辉桥、引力桥与无限桥等桥梁的星空艺术,增加活力之丘、星海荡漾、星际迷宫、星动广场、观天之丘等场地的星空艺术,营造星空之景,星空之境,加入星空特色的建筑桥梁、活动场地和互动设施,像珍珠一般串联于公园慢行体系中,使意境与人境相融合,形成一首艺术化的星空进行曲,满足景观示范的需求。
开园后场地排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升。看到一张张稚嫩兴奋的笑脸、一排排悠闲徜徉的野鸭、一群群展翅翱翔的白鹭,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觉得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设计实践。
风景园林网:您做过多个申遗和遗址保护项目,在这类项目上有什么具体经验可以分享?
赵文斌:我们配合中国院历史所做了好多个申遗项目和几十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项目。从所做的这些项目来看,遗址保护利用类项目的规划设计需引入国际遗产保护与遗址公园的最新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全面保护和揭示遗产价值;探讨保护与发展的统筹策略,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科学合理地将遗址保护与所在地文化建设相结合,与遗址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当地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持久保护和发挥遗址的社会效益。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认为要做到时刻围绕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进行。一是规划设计应以真实客观地展示遗址格局与历史环境,阐释遗址价值为目标。这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遗址本身,并能够准确轻松地将遗址的文化价值传递给游客,要求设计师具备多学科融合的思维。二是注重现场踏查与现场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归纳总结现场调研结果,结合遗址保护与展示的要求进行梳理与设计。三是在满足人流需求的同时要控制建设影响,采用低调朴素的设施风貌;传统乡土的构筑材料;轻介入、低干预的建造方式;浅基础、可逆化的工程做法,使展示服务设施融入遗址环境风貌中。四是要做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文章。
风景园林网:生态文明正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您觉得如何才能建设好的生态景观,主要靠理念还是技法?
赵文斌: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就是生命共同体建设。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好的生态景观应该是以生态为魂,以风景为象,既要满足生物多样性的需求,也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将其称作为“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建设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需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要达到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的目标愿景,我认为要有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和知行合一的人文境界,兼顾理念与技法。
在理念上,首先要聚焦生态,其次要聚焦风景。维持和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所包含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一大重点,只有在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最大化提供当下人类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技法上,应该聚焦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道法自然、相地而生的手段进行生态景观的保护、修复与建设。具体来说就是在技法上遵循自然规律,顺应环境特性,多用自然的方法,少用人工的方法,多用生态的方法,少用工程的方法,多用柔性的方法,少用硬性的方法,最终让生态景观自然而然、自在而在、自觉而觉地存续、生长于场地生态系统之上。
风景园林网:对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包括从业者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您有什么样的个人判断和想法?
赵文斌: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个人认为未来风景园林行业应该会有更融合、更绿色、更智能三大趋势。
一是更融合。面对综合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风景园林业需要突破学科壁垒。未来设计跨界、多学科融合的工作方式将成为常态。因此,需要设计师具备跨界思维和多学科融合的知识储备,要成为城乡生态景观环境的“调酒师”。
二是更绿色。风景园林作为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任务的学科,责无旁贷,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与责任,应牢牢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三是更智能。随着大数据的积累与数字化、智慧化的改革,一大批前沿技术将被引入到风景园林行业,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未来二三十年,智能化设计将成为关乎未来发展的“必修课”。
风景园林网:您从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在设计、研究方面都获得不少成就。对学习景观、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年轻学子,以及青年设计师们,有什么想说的话?
赵文斌:从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到博士的求学积累,到中国院20余年设计一线的工作经历,我始终坚持研究式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工匠式落地三步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训、提炼方法、创新实践,有一些心得体会想介绍给青年设计师们,希望能够对他们有所助益。
一是心系“国之大者”,学讲三种语言。要学讲政治技术语言,在政治语境下,手握符合时代性的高技术支撑和多技术融合的本领。要学讲生态文化语言,要善于用足用好“生态”和“文化”两个宝贝为设计服务。要学讲边界底线语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hth体育、城镇开发边界,设计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是守护“生态底色”,摸清三大本底。在任何一个项目的设计中,都首先要全面系统地摸清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发展建设三大本底,分析总结这三大本底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做出因地制宜、自然而然、自在而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三是践行“绿色理念”,运用三宝。法宝一,学思悟透生态文明思想,从政策和讲话中找理论、找依据、找方法,开展研究式设计。法宝二,按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价值追求,“知行合一、大巧不工”的人文境界,发挥设计对美学和意境追求的正向作用,使技术与艺术得到完美结合。法宝三,在实践中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标准、导则、标准图,实现工匠式的落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青年设计师珍惜年轻的时光,抓住大好的机遇,将个人理想、设计追求融入国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绿色事业中,在新时代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